高考通过中12种退档类型分析及预防对策
志愿填报后紧接着就是通过工作,期间不少考生还将面临退档。小天为大家总结了典型的退档类型及相应预防政策,赶紧来看!
一、投档比例暗藏风险:
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,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:1.2比例划出,各个招生院校在通过中实行1:1.05——1:1.2投档比例,这种通过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通过,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%到20%的虚额。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“边缘生”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。
预防对策:
①“边缘生”尽量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。
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。
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。
④不能用通过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。
二、个人因素
档案材料填写有疑问,填写错误或作假
预防对策:
考生填表时书写要规范,字迹要清楚;严格按志愿顺序填写;各种材料要真实客观;表格完成后最少核对二次。
三、身体条件:
考生对所报院校的《招生简章》中要求的报考资格、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,盲目填报,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。
预防对策:
①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通过条件,如身高、听力、色弱、色盲、肢体、口吃、性别,男女通过比例等,避免误闯“红灯”。
②和所报高校招办及时咨询沟通。
四、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
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通过分数线,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。如外语专业的考生,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;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;通过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。一般来说,文史类专业、外语类专业、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、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;理工类专业对数学、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。医学类专业、对化学、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;外语、处贸专业,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。
预防对策:
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。
五、单纯参考院校往年通过最低线
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,如天津大学、中央财经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,通过专业实行“分数优先”的原则,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,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。假如你参考最低分,很可能被落选。最低通过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通过考生的分数,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(冷门专业与最高(热门)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。
预防对策:
①参考高校往年的通过平均分。
②科学使用线差法。
六、对目标院校“大小年”趋势分析不准确
一般来说,“大年”、“小年”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,但并不绝对,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。
导致“大小年”现象的因素有:
①受上年该校通过分数线的影响;
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;
③宣传力度;
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。考生要避免“志愿扎堆”,仅靠简单寻找“大小年”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,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,纵横分析,全面考量。
预防对策:
①考该校连续三年通过比例的变化趋势,通过分数高说明是“大年”,通过分数低说明是“小年”。
“大小年”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,要全面分析,灵活运用
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,如果通过比率小于1,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。当年新开设的专业,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“小年”。
七、过高估计自身实力只选“三热”高校
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,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,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,全盘皆输。
预防对策:
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,选好保底院校。
八、学校定位不准
平行志愿中,所报院校总体“扁平”,各个学校差距没拉开,造成滑档。
预防对策:
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“扁平”,院校之间要有梯度。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,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。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前列、第二、第三志愿顺序,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,前列个院校落榜,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通过,浪费了通过机会,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,造成整体滑档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问题。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,形成志愿倒挂(即无效志愿)。一般来说,院校志愿梯度以20到30左右为宜。
九、忽视批次院校的填报
每个批次院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,特别是高分学生,某些第二批次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前列批次的院校,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。
预防对策:
重视填报好下批次院校,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。
十、过分重视专业 不服从调剂
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(或不填写),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。
这是高分落榜和进档后被退档主要因素。
预防对策:①专业志愿一定要“服从调剂”。
在“冲一冲、稳一稳、保一保”的志愿组合中,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,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,还要有“保底”院校,防止进档后被退档。如果考生的“是否同意调剂”一栏不填写的话,将被视为“不同意”处理。
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。
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,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,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-5分的差距。如对专业没有什么特殊要求,好的填上“同意调剂”。
十一、吃不透院校《招生简章》形成死档
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,通过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;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,非前列志愿专业通过时,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前列志愿的考生排序;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、单科成绩有要求外,还规定了男女生通过的比例等,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“死档”。
预防对策:
①了解院校信息,特别是招生章程、近几年招生通过分数情况;
②量力而行,选报志愿留有余地,参考各校专业通过的平均分、位次;
③严格对照《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》相关条款,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通过的专业;
④选择专业面要宽,尽量服从专业调剂。
十二、没有正确理解高招通过关键环节
平行志愿通过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是:前列个环节是根据学校志愿投档,第二个环节是根据专业志愿通过。前列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的前提,只有当你的档案顺利投入志愿学校后,学校才会根据你的专业志愿进行通过。平行志愿可给考生增加选择机会只在前列个环节起作用,与第二个环节没有关系。
预防对策:
了解通过流程与规则
十三、坚守本地院校,不去外省高校
①认为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,通过的机率就会大些,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通过人数多,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。
②坚持留北京、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。
预防对策:
世界很大,出去走走,不拘于一城一地。